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新书推荐丨《挺进者陈然》:一位青年革命者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
1961年,长篇小说《红岩》以其惊心动魄的情节、丰满生动的人物刻画、一往无前的悲壮情怀,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,成为影响一代代人的文学经典。
陈然,这位年轻的革命者,就是《红岩》中成岗烈士的原型,以《挺进报》《我的“自白”书》等为大众熟知。
《挺进者陈然》填补了关于陈然这位红岩英烈的长篇小说书写空白,再现了一位青年革命者的传奇。全书采用少见的双线叙事手法,带我们回到了那段血火交织、风雨如磐的岁月。作者的写作基本遵循了陈然的人生轨迹,但在历史缝隙间,给出了更生动鲜活的细节,也因此,展现出英雄有血有肉的一面,在读者心中呈现出最为动人的模样。
黑暗的时代快尽,美好的时代将临,我们时刻准备着,做勇敢的冲锋!
《挺进者陈然》是一部关于革命者陈然的长篇小说。全书开篇从陈然被捕写起,以现实和回忆的双线交叉叙事结构,将陈然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,现实线讲述了他被捕和遭受刑讯、狱中办报、制订计划、反思和英勇就义,回忆线则讲述了他的少年时光、剧团岁月、教书和做工经历、办报和地下斗争直至被捕的往事,再现了一位青年革命者的传奇经历。
名家评论
从懵懂的热血少年到年轻的剧团战士,再到成熟的地下工作者、狱中不屈的战斗者,陈然的一生,正如他自己所说,做到了“临难毋苟免,以身殉真理”。《挺进者陈然》让读者感受到了革命“气节”的力量,而陈然其实就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。
——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、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何建明
无悔挺进,星火呈燃。《挺进者陈然》把时间回溯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艰难岁月,勾勒出一位革命者追寻光明之路的历程,也树立了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。
——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,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徐剑
精彩试读
三月末的一个上午,朱少华在拆阅美国新闻处的信时,发现里面不是该处的文件,而是一份他从没见过的报纸——《挺进报》。显然,这张报纸不是正规报社出的,没有刊号,纸张一般,字也是手工刻的。报纸头版右上角横着的两行字,猝然映入眼帘:“审判战争罪犯!准许将功折罪!”
朱少华先是惊诧,然后怒火上涌:“这是什么报纸,如此大胆!竟敢堂而皇之地寄到我这个行辕主任的桌上!”那两个感叹号,像两把挥舞的剑,直戳心里。
“给徐元甫打电话,让他来我办公室,立刻!马上!”他对闻讯而来的女秘书大声喊道。
二处处长徐元甫一走进办公室,就被平时温文尔雅、如今一反常态的朱少华一通训斥:“看看,我的徐大处长,请你睁大眼睛好好看看,这是什么?”
徐元甫扫了一眼报纸,心知这次祸事不小,低下头没敢接话。
朱少华发完了火,把刚才那个信封扔给他:“看看里面还有什么让我‘惊喜’的东西没有?”
徐元甫赶紧拿起来,几乎有点颤巍巍地从里面抽出一张纸来:“报告主任,还有一封……一封警告信。”.
“警告信?警告谁,我吗?”朱少华指指自己的鼻子,“如此嚣张,这还了得!这个火种非扑灭不可,你把其他一切事务丢开,务必在两个月内侦破!”
徐元甫对此措手不及,有些慌乱和失态。后来他在给手下布置任务时曾调查过,有人收到了《挺进报》第16期,可见对方这种行动已经持续一段时间,只是这次他们越发嚣张了。让徐元甫没想到的是,虽然挨了一顿训,但朱少华随即给了他统一调动和指挥辖区内军、警、宪、特的权力,近一个月来他大权在握,如臂使指,一洗抑郁之气。
朱少华看了徐元甫一眼:“从我第一次收到《挺进报》距今也不过一个月时间,看来,你这《挺案侦破计划》非常成功啊。”下属有功自然要嘉奖,朱少华对此从不吝啬。
徐元甫马上道:“您当时指示,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将《挺进报》摧毁。这次抓获了陈然,我想从他入手,加上之前抓获的其他案犯,必能将他们整个组织一网打尽。”
朱少华不置可否,右手食指划过报纸上巨大的数字“23”,似乎沉浸在某种思绪里:“我记得我收到的是第18期,那这第23期会是最后一期吗?”
徐元甫知道,这位久处江湖的上级可不是好糊弄的。虽然他接任行辕主任一职还不到一年,但对一些行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,丰富的经验加上儒雅的做派,给人一种内在的压迫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