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阅读丨《五卷书》:风靡世界逾千年的传世奇书,季羡林译介珍贵中文读本

2022-02-18 16:39 重庆出版集团

半个多世纪前,精通梵文的季羡林先生直接将《五卷书》由梵文翻译成中文,为我们带来了一颗明珠。

这部唯一全译本在1959年第一版出版,2016年重庆出版社再版了全新精装《五卷书》,获得读者们的好评,《五卷书》也得以在图书市场上重新大放光彩。在六年后的今天,我们又对于《五卷书》进行了重新编校与出版,如书中前言低调而诚恳的表态:为更多人带来思考和益处,是本书出版的价值和意义。这是季羡林先生翻译《五卷书》的初衷和期望。当然,这也是我们出版此书的初衷和期望。

为了将《五卷书》当时出版及后来再版的全貌展现给读者,新版《五卷书》保留了季羡林先生当时有关此书的初版序言及再版后记,再现季老的激动心情,也能从中窥见一些季老的岁月故事。更重要的是,重庆出版社的这次精装再版,不仅再现季羡林先生的完整译本,更附有由巴列维文转译的部分阿拉伯文译本,朴拙可爱,颇具异域色彩,此书的出版可谓弥补了这一文化缺憾。

虽然历经近两千年,《五卷书》的内容却依然没有过时,翻开书中的每个故事每句格言,都是凝聚着人类的思想精华,都能感受到其中闪耀的智慧光芒。

内容简介

本书是由梵学大家季羡林根据1199年《五卷书》的修饰本译介的唯一中文读本,弥足珍贵。

《五卷书》以主干故事总起全书,贯穿始终,每一卷书各有一个核心故事,核心故事发散出小故事,大故事套中故事,中故事又套小故事,镶嵌穿插,形成“连串插入式”框架性叙事结构,包容性强,可能性多,内容丰富。每个故事都有其意义,哲言警句俯拾皆是,寓言童话中渗透了博大的修身、齐家、治国法则,格言谚语中饱含着精深的为人、处世、交友智慧。其讲故事的方式以及故事的内容,成为世界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的源头,是讲述民间寓言故事的典范。

精彩试读

译本序(节选)

1963年7月12日改写

印度人民是十分富于幻想力的。从很古的时代起,他们就创造了不少的既有栩栩如生的幻想又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神话、寓言和童话。

这一部书为什么在印度国内外这样流行这样受到欢迎呢?

要想回答这个问题,必须进行一些深入细致的分析。

大体上分析起来,这一部书包括两部分:散文与诗歌。说故事的任务由散文担负,而诗歌(除了一个是例外)是分插在散文里面的。因此,这一部书既是一部寓言童话集,又是一部格言谚语集。从两者的内容上来看,从《五卷书》各种异本衍变的历史上来看,用诗歌形式写成的格言谚语这一部分大概是后加进来的。一方面,因为阿拉伯文译本根本没有诗歌;另一方面,也因为从内容上来看,诗歌这一部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很多都不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,与那些寓言童话有相当大的距离。

我们分析这一部书的时候,应该把散文部分与诗歌部分分别对待,而以散文部分的寓言和童话为主要的分析对象。

在这一部书里,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德教训,有一个伦理的意义。但是这一个道德教训与故事本身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呢?根据我自己的看法,是没有的。当初老百姓创造这些故事的时候,他们可能是想通过一定的故事,说明一定的问题。但是,到了后来,出现在不同的书里的同一个故事,有时候竟然有迥乎不同的伦理意义。这就说明,道德教训与故事本身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,它只是根据编纂者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

因此,我们现在对这些寓言和童话进行分析,应该根据故事本身,而不应该根据编纂者强加到这些故事上的那些伦理意义。

在这些故事里,印度古代社会上各阶层的人物几乎都出现了:国王、帝师、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罗、商人、农民、法官、苦行者、猎人、渔夫、小偷等等,真是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。

但是这还不是本书的特点,本书的特点是:在这些故事里,出现了各种的鸟兽虫鱼,狮子、老虎、大象、猴子、兔子、豹子、豺狼、驴、牛、羊、猫、狗、麻雀、白鸻、乌鸦、猫头鹰、埃及獴、乌龟、虾蟆、鱼、苍蝇等等都上了场,也是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。

这些鸟兽虫鱼,虽然基本上还保留了原有的性格,比如狐狸和豺狼狡猾,驴子愚笨;虽然还没有脱掉鸟兽虫鱼的样子,没有像《西游记》和《聊斋志异》上那样,摇身一变变成了人;可是它们说的话都是人的话,它们的举动是人的举动,而思想感情也都是人的思想感情。因此,我们必须弄清楚,这些鸟兽虫鱼实际上就是人的化身,它们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人类社会里的一些事情。

既然这些鸟兽虫鱼是人的化身,它们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思想感情,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的思想感情呢?

这些故事,除了经过文人学士的删改,或者出自他们之手的那一小部分之外,都是长期流行民间的,最初都是口头创作。创作者除了人民以外,不会是什么别的人。因此我们可以说,这些故事里的鸟兽虫鱼所表现的思想感情,基本上都是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