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2020上海书展谋新变:开启城市与阅读的无限想象
8月18日晚,为期一周的2020上海书展落下帷幕。“上海书展成为今年首个举办的有规模、有影响的实体书展。”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自豪地说,“于变局中开新局,推动出版行业恢复发展,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、追求,上海书展的如期举办,体现了上海出版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更凸显了上海对于城市治理能力和市民文明素养的充分信心”。
安心与舒适,是读者最大的感受
“安全”和“出彩”是今年上海书展的两个关键词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安全更在出彩之上。
细心的读者注意到,今年的上海书展,有很多“第一次”:第一次大比例线上售票、提前实名预约;第一次划出日场与夜场之间的一小时用于场内防疫消毒,同时展厅内每两小时循环消毒;第一次扩展主会场展场面积,减少展架和进场图书,拓宽通道,把尽量多的空间给予读者。书展现场,多了防疫监督员,设置了临时隔离室,增加了“全程佩戴口罩”等友情提示标语牌、保持间距警示地贴、按需取用的消毒用品,细致精准的防控举措,让徜徉书海的读者感到安心。“安全第一,我们也努力以服务的柔度对冲防疫的硬度。”徐炯说。
书展志愿者热情周到的引导、咨询得到读者肯定,被亲切地称为“小甜橙”。第一次出现在现场的母婴室和一如既往的快递、寄存等便民服务,都大受读者欢迎。有读者留言,“今年的上海书展,前所未有的良好体验”。
“‘为读者而生’,这是我理解的上海书展的基因,为读者而办、为读者而变的书展独具魅力,更有温度,让人无法不爱。”复旦大学出版社宣传策划部副主任陈丽英说。
没有现成的模板,没有成熟的样本,短短7天,如毛细血管般精细运转的上海书展现场,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品格,也展现出疫情期间摸索的防控机制和长期积累的精细化治理经验。记者了解到,在书展筹备期间,主办单位多方深入调研,研判新需求、新变化、新趋势,确立底线思维、强化创新意识、制定务实措施,对标进博会服务保障水准,对书展疫情防控和办展机制、方式、项目反复调整优化。不寻常的这届上海书展,由此显得别开生面。
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连续三年带队参加上海书展,今年在书展内外的见闻让他格外感慨:“书展,就是人与书的互动,汇书海、聚人气、展信心,更昭示未来。上海书展能够排除万难,在科学抗疫的基础上顺利举办,不负图书,不负读者,展现了勇气与担当,给人以信心和力量。”
“融合型书展”跨出一大步
有一套书,连续8年占据上海书展中央大厅的“c位”——从2013年的《史记》开始,“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”都会携最新成果与读者见面。8月16日,点校本《金史》《梁书》修订本亮相上海书展,赴这份不变的书香约定。“‘二十四史’修订本在上海首发,不但成为我们的出版发行节奏,也成为很多读者的持续期待。”年年坐镇首发式的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说。
把最重磅的学术大部头,放在上海书展首发,直面市场和读者,这是出版社对上海书展的信心,也是上海书展“首发机制”形成品牌效应的生动注脚。每年8月的上海书展,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社、强社推精品新作时必须要“卡”的“黄金节点”。上海书展也以此更好地服务读者、服务行业。
上海书展有不变的坚守,也有一颗年轻的乐于挑战的心。一位资深出版人直言,今年的上海书展转型升级力度前所未有,在“融合型书展”的进程中跨出了一大步。除了2.6万平方米的书展主会场、150个本地和全国各大城市的实体分会场,展销10余万种精选图书,举办700多场凯发k8客户端的线下活动,今年的上海书展在“云端”找到了更广阔的舞台——15个网络平台构建而成的“上海书展线上朋友圈”和各参展单位自行搭建或牵手合作的上百个大小平台,让上海书展“阅读的力量”进一步增强,触及的读者规模因此增大,影响力有效提升。据初步统计,虽受限流影响,书展主会场入场读者数量仅为去年的1/3,但从销售数据看,入场读者人均消费同比增长了约23%。
“这表明,更好的观展体验,带来了更愉悦的选书心情、更从容的试读状态,增加了找到好书的概率。从中传递出的读者对通过阅读提升个人素养、生活品质的追求,给予上海和全国的出版人信心,也赋予我们责任。”徐炯说。
“破圈”“出圈”,在阅读中打开城市
8月16日,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这里是上海:建筑可阅读》在上海书展首发,以图文并茂、中英对照的形式,将沪上56处知名建筑的历史渊源、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娓娓道来。与之同步,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推介10条“建筑可阅读”旅游线路,邀请更多人阅读上海、体验上海。
在今年的上海书展,不少读者和出版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:阅读和城市结合得更紧密了,阅读和生活融合得更深入了,由此带来了很多令人惊喜的发现。
8月13日,在外滩边的和平饭店,作家陈丹燕担任“导游”,现场读者和嘉宾人手一本《成为和平饭店》和“故事导览地图”,一同探寻书中提到的故事发生地。这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和平饭店联袂推出的一项书展特别活动,当天,《陈丹燕的上海》新作首发,今后,这项“秘境导览”也会成为和平饭店一项可以预约的历史文化参观项目。
记者注意到,为行业发展赋能,讲好城市故事,“破圈”“出圈”成了今年上海书展的流行词。疫情下的上海书展,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,也成为助力新经济、促进新业态、刺激新消费、引领新生活的有力载体。
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红砖文化主办的“作家餐桌计划”是书展“出圈”的标志性案例。“我们希望努力实现阅读人群的‘破圈’,打破文学阅读和旅游美食等人群界限,使文学阅读达至更广大的非传统阅读群体,并成为市民百姓通达高品质生活的桥梁;同时,全力实践文学、出版、旅游的跨界,串联商区、园区、社区的人文链条,为这座城市提供更有烟火气的文学,以出版服务满足市民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需要。”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毕胜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