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“五个一工程”获奖作品 | 《远道苍苍》:一幅横跨两个世纪的恢宏历史画卷
重庆市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评选结果公布,一共有36件作品被评选为优秀作品奖。其中,重庆出版集团一共有9部作品获奖。
今天,为大家介绍获奖作品之一,长篇小说《远道苍苍》。
内容简介:
作者以开阔而悲悯的视角、清婉而深刻的笔触,描绘了清末民初一位广东打工仔远渡重洋历尽磨难创业成功、而后“海归”建设家乡为民族复兴奋尽全力的精彩历程,人性的温暖、真爱的炽烈以及建设者的不屈不挠贯穿始终。主人公个人、家庭及其所创建的铁路的命运曲折起伏,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,宛如一部悲怆厚重的交响曲,回荡着一百多年前华人对物质与灵魂家园的苦心追寻,和对时代悲剧的抗争与反思。
精彩试读
片段一:
新宁铁路斗山办公楼比宁城总公司的办公楼小很多,但同是红砖斜顶圆拱门的新式洋楼。陈宜禧官袍顶戴披挂齐整,同余灼、吴楚三候在一楼大厅,作揖恭迎前来庆贺的股东、乡绅和官员们。楼外锣鼓喧天,红黄两对醒狮在广场上起舞奔腾。广场中心,有个巨大的圆形浅穴,两尺深;圆穴正中,巨幅红绸覆盖下。
两串大号鞭炮炸响过后,陈宜禧站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宣布开工。巨幅红绸被“唰”一声拉开,火车头浑圆黑亮,透过云隙的阳光正好射在车头“新宁号”三个红字上。“好威武的铁龙头。”“穿山越岭够劲。”“黑旋风李逵!”“红字红须,明明是红脸关公......”人们展开想象。
“呜——呜——”两声汽笛,广场安静下来,两位头戴斗笠的白衣工人分别走向火车头前后两端。人们这时才留意到,车头俯卧的两条铁轨下,还有块铅灰色的椭圆形钢板,像盘子一样托着闪亮的“龙头”。两位工人各自站到钢板两头半人高的铁扳手前,陈宜禧一声令下,他们推动扳手,钢板便载着车头缓缓转起来,钢板下有齿轮“吱呀呀”唱着轻快的号子。
火车头原本朝南,正对着办公楼大门,向东沿着钢板下的圆弧原地转了一百八十度,面对北方停下。鞭炮再次炸响,醒狮在锣鼓声中再次起舞。陈宜禧和余灼左右搀扶着在场年岁最高的新宁名绅走到火车头前,工人递过来一把系着红绸的铁铲,陈宜禧握着白须名绅颤巍巍的手,共同接过铁铲,撬动了脚下第一铲沙土。
一百多年以后,当新宁铁路的铁轨铆钉都如烟消散了,深居乡间的白须名绅的曾孙还会对偶尔来访的记者、作家说起斗山的转车盘:“都说当时是陈宜禧的独创,省下机车掉头的占地......当然没亲眼看到开工典礼,我还没出世呢,但细路(小孩)那时,阿爷阿爸会讲起:过年过节都盼大人带我去斗山看转车头......每天近晚都有火车经过,村里人一听到‘呜呜’汽笛,就知该洗米做晚饭了......”九十多岁的老人努力从父辈和自己的记忆里打捞模糊的碎片,被岁月磨搓得如薄纸般的脸皮在风里漾起褶皱,他眼眸深处,这片土地上曾经激动人心的摩登时刻似乎还依稀可见。
片段二:
八月底一个晨光通透的早上,白石河的摩登吊桥完工,新宁铁路终于全线畅通了。吊桥上披红挂绿,钢筋铁骨熠熠闪烁,上千民众敲锣打鼓到白石河两岸庆贺,炮仗声声,络绎不绝。
陈宜禧在河岸找块青石坐下,点支吕宋烟,等第一趟列车从北街终点站驶来,心里慢慢给过去十年画了个句号。曾经的辛酸苦辣、得失悲喜,所有投入与消耗、忍耐与等待,顺境逆境、偶然必然、绝处逢生......一时哪里捋得清,想想都费劲,暂且收进那小小的完整的圆圈里吧。路修成了,日后的运营、台城经白沙至阳江支线的扩展,还有公益大桥、铜鼓商港的筹建等等,也暂且都拖成一串省略号吧......雪茄浓郁的香浸透心肺,他揉揉眉心,搓搓太阳穴,不记得绷紧的神经何时真正放松过。
秀宗是吊桥的总工程师,还带着工人们桥上桥下、从南到北做最后的巡查。这是按他的独立设计修成的第一座桥,兴奋之情全然溢于言表。陈宜禧远远就能看见儿子脸上的光芒,像颗小太阳。汽笛声从北街传来,列车出站了,秀宗像孩子般挥舞手臂欢呼奔跑起来,工人们也随他喊着舞着跑下桥头。
陈宜禧还记得三十多年前自己修完西雅图——瓦拉瓦拉铁路时的心情。一钉一铆看似机械的添加铺排,日积月累,忽然某天,设想在脑中、画在纸上的铁路就实实在在呈现眼前,虽是他亲手所建,仍如神迹般令人惊叹。秀宗体内流着经他而来的建设者的血脉,而秀宗又比他幸运,修成的第一座实体就落在家乡的土地上,稳固牢靠,为自己人所有,不欠洋人一分一毫。